当前位置: 塑料 >> 塑料优势 >> 你每周都会吃下5g塑料塑料已遍布在人体
注意!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大部分来自你日常使用的日用品中……小凤Emma发现,你每天喝的饮料、吃的外卖、用的洗脸盆,甚至是西瓜上的保鲜膜,会让你不知不觉中陷入微塑料带来的慢性中毒中,微塑料还可以通过血液渗透到身体的各个器官中……
年,一项震惊世界的研究发布,科学家在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了微塑料(任何类型的片段塑料),随着大量研究的开展,科学家们陆续在人类切除的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科学家甚至在啤酒、蜂蜜、鱼类和贝类等食物中检出了塑料。塑料危机已经席卷全球、全人类甚至是全生物物种中了!据统计,每人每周都会吃下5g的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这些塑料会随着血液流经全身,干扰乱内分泌系统。不仅会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减少精子的产生,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并损害学习和记忆。更可怕的是,目前没有一种被证实科学有效的方式,能解掉“塑料毒”!为什么明明没有主动去吃塑料,身体里会有塑料呢?生活中哪些日用品是导致微塑料进入体内的源头呢?怎么才能减少塑料的危害?
这些日用品会让你陷入塑料中毒的危机
小凤Emma发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日用品,是你陷入到塑料危机的首要途径:
1
场景1:用超市塑料袋,装烫食、肉类
你用超市购物袋装过烫食、肉类吗?这样的做法,有毒有害还致病!
塑料的材质不同,用途也不同,正规超市里的塑料袋,大多是PE材质的塑料。PE原料主要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接触油脂时,两种物质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胀并分解,溶于油脂中,使油脂带有哈喇味。因此,超市用的PE材质的塑料袋不宜长时间接触油脂和高温烫食,也最好不要装生鲜,装生鲜的话,最好用专门的“食品级”PE材料保鲜袋。
2
场景2:装饮料的塑料瓶留着装酱、醋、油
现在很多饮料瓶外观好看又结实,扔了怪可惜的,不少人,尤其是小摊小贩,都会用饮料瓶来装调料,甚至是腌菜,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做法会让你慢性中毒!
你可以看一下身边装矿泉水、果汁、碳酸饮料的塑料瓶,这些瓶底部都写着“1”,代表它们的塑料材质是编号1号,也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种材质耐热性差,最高使用温度不超过70℃,一加热或装开水就容易变形,还会溶出有害物质。遇油脂、酸碱物质,也都很容易析出有害物。有明确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温度下用PET塑料瓶装油,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一种)的迁移量比装水的多了近20倍。此外,醋的pH值比较低,大部分PET塑料饮料瓶在生产中,都可能会用到“锑”这种金属催化剂,其在酸性、碱性环境中有害物质的迁出率会有所增加。
3
场景3:为了美观买彩色塑料袋
更有人觉得白色的塑料袋不够美观,转而去买颜色更丰富的彩色塑料袋。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颜色越鲜丽的塑料袋,毒素可能越多!
很多彩色塑料袋是再生塑料袋,其原料来源混杂,其中有许多可能是用农药、化学制剂、医学及化学品包装回收加工制成的,含有大量毒素。其次,再生塑料袋使用的着色剂通常含有苯并吡,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与食品接触后,可能会转移到食品中,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家里有彩色塑料袋的,赶紧扔了吧!别把毒素留在家里了。
如何做,才能少“吃”塑料?
怎么才能减少塑料的危害呢?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能解毒的方法,但是国家根据不同塑料材质特点,严格规定了不同塑料的用途,并体现在塑料的标签上!只要我们在使用塑料的时候,查看塑料标签,就能规避塑料对身体的伤害。
1
用塑料前先看标签
在塑料制品上有一个三个箭头组成的代表循环的三角形,中间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材料。一般塑料制品会用1~7的数字标明“身份”。这些数字里,包含了一些安全提示:
2
看塑料的使用说明
很多塑料产品包装上都会标注使用说明,你一定要把每条都看清楚,比如,这种塑料制品适用温度是多少,能不能放进微波炉或者冰箱等。最后,还是建议大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更推荐大家用布袋、纸袋、瓷器或玻璃制品,既能保护环境也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