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料 >> 塑料资源 >> 新冠病毒在不同材料物品表面生存时间不同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当下,个人是做好防护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除了大家熟知的“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一米距离、不聚集”等基本措施外,如何更好地在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尽可能减少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对此,西安医院专家认为,了解病毒的特性很重要。
病毒在不锈钢及塑料等物品表面存活时间较长
新冠病毒在空气环境中传播,除了病毒种类、病毒载量等内在因素影响外,在不同材料物品表面的生存时间不同,最短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但如果温湿度适宜,也有可能存活数天。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塑料、不锈钢等物品表面存活时间较长,室温条件下,可在不锈钢表面存活7天左右;在21℃—23℃、40%湿度条件下,在塑料表面持续存活3天后仍有传染性,在室温、湿度65%条件下,在塑料表面可存活7天左右。
纸张属于日常办公、生活、学习所需用品。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在打印纸或纸巾上可持续存在3小时,在钞票表面可存活4天,在纸板表面可持续存活24小时。
研究发现,以玻璃、木材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和以纤维、棉花为原料的衣物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物品,新冠病毒在布料和木片表面可存活2天,在玻璃表面可存活4天。总的来说,新冠病毒在不锈钢、塑料及玻璃等物品表面的存活时间较长,而在纸巾等材料表面的存活时间较短。
“另外,新冠病毒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存活时间不同。温度越高,存活时间越短。湿度相对降低,有利于在空气中悬浮或扩散,增加传播风险。”采访中,西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党双锁表示。另一研究显示,在27℃、85%湿度条件下,新冠病毒可在鼻腔黏液和痰液表面存活约10小时,而在21℃、40%湿度时,可存活约1天。
封闭空间是病毒传播高风险场所
无论是打喷嚏、咳嗽,还是大声唱歌、呼叫,都会有大片飞沫飘散到空气中。大多数情况下,呼吸、正常讲话等基本动作,也会产生小片飞沫在室内蔓延。在温度为21℃—23℃、湿度为40%的实验条件下,新冠病毒可在气溶胶中存活约3小时;在室温条件下,在气溶胶中可存活16小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出,在通风不足的室内空间,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飞沫和微粒的数量集聚之后,足以直接感染周围人。
这些飞沫或微粒沉积到附近的一些物体表面,易感者接触后也有可能会被感染。“生活中,电梯是最常见的拥挤且封闭的空间,按钮也会被频繁触摸,因此被认为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场所之一。”党双锁建议市民,在通风不足的空间内,尽量少停留,戴好口罩,尽量减少攀谈、闲聊。
无阳性病例无需每天消毒保持通风即可
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消毒剂均可有效灭活环境中的新冠病毒,高温和紫外线照射也能使病毒快速失活,继而失去感染能力。研究发现,56℃加热30分钟或70℃加热15分钟,均可杀灭病毒。使用紫外线(40mW/cm2)作用2分钟就可以破坏病毒的核酸,使其失去活性。另外,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消毒剂都可以有效灭活新冠病毒,但其对氯己定类消毒剂不敏感。有研究显示,70%的异丙醇作用30秒,0.26%的次氯酸钠(84消毒剂)作用5分钟均可减少新冠病毒在不锈钢、玻璃等坚硬、无孔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
党双锁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消毒剂。“比如碗、筷、勺子等器具可采用高温加热或煮沸消毒,衣物可采用浸泡水洗清洁,棉被可在阳光下晾晒。”党双锁称,家具表面日常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取回快递后使用消毒剂喷洒外包装,并及时洗手。如果所在小区无阳性病例,也没有居家隔离的密切接触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就无需每天消毒,做好通风和清洁即可。
来源:西安日报
编辑:诗薇
责编:程方
审核:王琨左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