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料 >> 塑料发展 >> 蓝晶微生物创新业务合伙人谈畅生物合成触发
6月23日消息,在高质量·亿邦未来零售大会新消费峰会上,蓝晶微生物创新业务合伙人谈畅博士发表了题为《生物合成技术如何触发消费跃迁?》的演讲。他指出,要想做好生物制造,企业应该要具备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下游产业的全链条能力,不能让技术只停留在实验室和论文上,要有效地转化到大家日常的生活当中。未来材料和解决方案提供方要最大程度接近客户、理解客户,而不是只闷头做技术端的努力。
谈畅博士表示,合成生物学技术简单来说类似于每天都在使用的生物制造。但与传统生物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天然育种不同,合成生物学技术旨在通过工程化的理念利用和改造生物资源,这个过程类似于写代码,从而制造出可以生产人类生活必需品的微生物工厂。
生物合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比较火的人造肉,也是生物合成的范畴。蓝晶微生物首个量产产品是PHA,PHA是通过微生物转化的方式生产的全域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可在自然环境下实现生物降解,下游应用包括餐盒、吸管、包装袋、医美材料等。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在蓝晶微生物六年的摸索过程当中,最大的感触是——要想做好生物制造,应具备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下游产业的全链条能力。不能让技术只停留在实验室和论文上,要有效地转化到大家日常的生活当中。怎样来做这件事情?在研发环节首先应做了四件事情:
第一,酶工程。这相当于在微生物体内的流水线上的工人,要选择最高效、最适配的工种。
第二,菌种构建。可以理解为把这些工人整合形成一个流水线。
第三,发酵与纯化。有了这个菌种的构建以后放到发酵罐中,或者说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发酵,以及之后的纯化。
第四,应用开发。需要对得到的材料进行与下游适配的应用开发,比如造粒等等。
蓝晶微生物构建了全栈开发能力,覆盖研发和生产的所有环节,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厂的高效转化。
我们在研发能力积淀积累以后,目前可以把单个产品管线的研发周期缩短到70%以上。
合成生物学的应用领域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化妆品企业、服饰品牌、医药企业、医美企业,这些都是技术所覆盖的地方。
以医美为例,技术落地的时候蓝晶微生物会有以下动作。考虑到自己在产业链上的定位,没有企业从最头做到最尾,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制作、封装到临床报批、合规以后走渠道、走销售、走售后,这是不可能的,这远远超过了单一企业能力的边界。所以,蓝晶微生物将自己定位成技术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为客户提供直接可用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选择了与业内的行业老手合作,联合进行技术的转化落地。我们与四环药业成立了合资公司,我们做好生物学到材料学,材料学到临床应用由四环负责,并共同为之后的销售出力。
蓝晶微生物专注于轻医美产品当中的再生注射材料。我们统计了过去多年人类使用不同材料的历史,发现过去20年人类没有发现任何新的医美填充材料。
回顾了医美行业填充剂材料发展后,通过理论论证和概念验证,我们发现PHA表现出了良好的医美应用潜力,我们会与合作伙伴在未来围绕这一应用展开探索和商业开发。
合成生物学或者生物合成如何触发消费跃迁,作为一个硬核的科技公司,蓝晶要充分敬畏市场持续创新。不能只埋头做一些技术端的判断,要深刻地和客户打交道,确保技术诞生以后真的可以实现商业上的闭环,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
蓝晶微生物力图成为一家最懂客户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下四点为重中之重:
第一,产业定位清晰。要明确自身的能力边界,在产业中找到合理的位置。公司资源有限,如果都平铺在创新链条上,最后难以存活。
第二,产品的功能明确。用科学数据为客户带来差异化的竞争力,比如在化妆品领域,我们要用严苛的实验数据来说明为什么这个原材料好,为什么客户会因此而受益;
第三,产品的稳定供应。作为一家ToB材料的生产商,一定要做到保质保量的持续交付,稳定在产业链中的生态位;
第四,研发平台的开放合作。蓝晶微生物将释放已构建的所有研发能力,为创新寻找真实的落脚点,就是要找到这些技术最后到底应用在哪里,拒绝纸上谈兵,而是要和客户沟通,走到他们的实验室中以及产线当中,看他们怎么用的,需要什么,从而知道企业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据悉,亿邦动力于6月23日在杭州举办「高质量·亿邦未来零售大会新消费峰会」。本届峰会以“高质量”为主题,将从资本方、品牌方、服务商、消费者等多方视角出发,重点探讨新消费行业于粗放发展周期后,如何实现从1到10、从10到的可持续增长,进而发展成为具有高复购、高毛利、高壁垒特征的高质量品牌。
峰会同期,年度高质量新消费品牌TOP10、年度高质量投资机构TOP10、高质量服务商TOP10、年度成长性品牌TOP50等四大重磅奖项也将一一揭晓,为新消费行业见证前沿力量。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谈畅:大家下午好,我来自蓝晶微生物,之前接到亿邦的邀请我们稍显惶恐,因为我们不是做品牌的,也不是做终端产品的,所以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和探讨的是,怎样把硬科技的项目推到C端。
最近整个行业相对比较火,有一个例子是,亿邦在和我们沟通演讲题目的时候,我们更换过好几个词。例如合成生物学、生物合成、生物技术,这些东西区别在哪里,今天我想做一个非常浅层的解释,希望大家可以明白合成生物学到底是什么。
合成生物学就是每天用的生物制造,我们从石油、煤炭、天然气原材料到化工厂,在这里要做一些物质的转换,从化工厂出来变成石化原料做下游应用。现在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生活中本来就有。有没有一条路可以直接从太阳能变成牛肉和牛奶?终端要的不是牛,而是牛肉或者牛奶,在超市里看到的是牛肉和牛奶。近几年很火的人造肉,也是生物合成的范畴。
蓝晶微生物在做的是利用微生物方式,生产全域可降解的生物塑料,这个塑料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微生物和水的自然环境中都可以生物降解,下游应用可以做成杯子、包装、医美材料等。
PHA的终端应用,主要是打算做一次性的消费品,例如刀叉、包装盒、纸杯、吸管,纺丝等等。农业上可以做成地膜,不会造成白色污染,可以生物降解,不需要为降解本身做任何事情。
怎样实现生物资源高效利用?要做几个事情:第一,人造产生一个能生产目标物质的菌株,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的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我们称之为“底盘细胞”,对能够挖掘到的自然界的所有基因资源进行有序整合和计算,加上数据化、自动化的工程辅助,创造出生产所需物质的菌株。把这个菌株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发酵,配合下游的过程控制,包括提纯、应用开发过程,最后转化成想要的分子,应用于日常生活。
我们发现自然界中未被利用的分子超过万种,如果可以利用好,对人类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所以,生物合成技术的使命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借第一性原理思考,就是实现物质最高效、最多元的转化,以满足应用的需求,有一些需求是现在存在的,有一些是之后会出现的,所以我们在研发上都做了相应的安排和计划。
为什么蓝晶微生物能够做这件事情?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过去。我们是一家硬核的科技企业,很少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以往我们会做一个PPT讲自己的过往,但今天我先讲了合成生物学技术是什么?我们年从清华大学孵化出来的一家创业企业,这是第六年,年开始公司进入了一个腾飞期,过去一年中完成了B系列融资,拿到了总额15亿人民币融资,开始建设自己的工厂,扩充自己的产线,做了很多下游的拓展。
摸索过程当中,蓝晶微生物这六年的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想做好生物制造,我们应该要具备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能力。
其实刚才追觅也讲了,不能让一些技术停留在实验室、停留在科研论文上,要有效地转化到大家日常的生活当中。怎样来做这件事情?在研发环节首先做了四件事情:
第一,酶工程。相当于在微生物体内的流水线上的工人,要选择最高效、最适配的工种。
第二,菌种构建。可以理解为把这些工人整合形成一个流水线。
第三,发酵与纯化。有了这个菌种的构建以后放到发酵罐中,或者说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发酵,以及之后的纯化。
第四,应用开发。需要对得到的材料进行与下游适配的应用开发,比如造粒等等。在下游开发这个环节很多生物制造企业停在这里,因为客户需要的东西并不是你从发酵罐中得到的,需要做一些纯化和下游改性,才能够适配到其产线上真正利用,所以我们做了全栈开发能力布局,覆盖所有研发环节,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厂,研发能力积淀一段时间以后可以把单个产品管线的研发周期再缩短70%以上。
我们是头部企业的合作伙伴,会接一些CRO(委托研发)的任务。接到订单以后进行了分析,最快三个月交付了POC(概念验证)的产品,这个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制造领域还是很不错的数字。
我们在北、上、深都有办公室和实验室,江苏盐城在构建一个超级工厂。这是业界最大PHA生产工厂,计划年产吨,第一期的产量已经被预定完,合作企业包括很多消费品头部行业。工厂今年年底竣工投产,那个时候很快大家可以看到使用PHA做的产品。
讲了那么多合成生物学能够做这些事情,这些领域覆盖了大家生活的所有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有化妆品企业、服饰品牌、医药企业、医美企业,这些都是技术所覆盖的地方。蓝晶微生物已经有布局的是加粗的部分,包括益生菌,大家在一些平台上多多少少可以看到。我们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可以理解市场的需求,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
我和大家分享蓝晶在做的三个行业当中的两个:医美、功能护肤品成分、益生菌。技术落地的时候我们先做哪些动作?首先就是考虑自己在产业链上的定位。
我们不可能一家企业从最头做到最尾,比如说在医美行业想做医美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制作、封装到临床报批、合规以后走渠道、走销售、走售后,我们不可能全部自己做完,这远远超过了我们能力的边界。所以,我们定位自己是技术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为客户提供直接可用的解决方案。
我们做生物学到材料学的事情,材料学到临床医学的事情交给合作伙伴,从产品到销售还需要再找其他的合作伙伴。在这件事情上蓝晶微生物和四环药业做了一家合资公司,我们共同开发的产品是PHA微球,这是下一代的皮下填充剂,相当于下一代的童颜针、少女针,市场应用非常广泛。
从化妆品行业毛利分布来说,我们把自己定位为靠前端上游,现在在持续探索这些不同的行业,最近也有一些想法需要往C端拓一下。这和追觅有点像,刚开始有一些自有的核心技术,找到技术应用场景,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说医美行业报批周期、费用以及相关的事情非常复杂,比构建一个日化产品、家用电器产品要困难得多,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坚定选择和合作伙伴合作。
我们还做了一些细分,想做医美产品中的再生注射材料。我们统计了过去多年人类使用不同材料的历史,发现过去20年人类没有发现任何新的材料,唯一一个材料是PLA(聚乳酸)。
我们回顾了一下医美行业填充剂材料发展,过去20年也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动物源胶原蛋白、以及重组胶原蛋白等材料,也是十几年前、二十年前发现的了。在再生填充领域,通过研发、早期摸索,我们发现PHA可以作为填充医美材料。它的前期表现非常好,我们和四环医药的合资公司最近也会单独完成一些商业活动。
此外,蓝晶微生物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