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料 >> 塑料发展 >> 关于微塑料的一些事实肠道菌群受微塑料影响
原创赵蓓十点科学
塑料污染日益严重。我们大概率不会吞下塑料片,却逃不过环境和食物中的微塑料。而关于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肠道菌的影响是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作者
赵蓓免疫学博士
人人都携带微塑料?
塑料制品遍布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塑料带来的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也渐渐跃入科学家们视野。因为微塑料不仅造成全球环境污染,同时也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带来隐患。
研究显示,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周要摄入颗微塑料,重量约5克,相当于一张信用卡。一想到这么多的塑料小颗粒就这样被吃进我们嘴里,决策者和科学家们头顶都不免腾起一片乌云。
微塑料的种类和来源
微塑料根据来源主要分两类。其中初级微塑料是直接添加在生活品,尤其是护肤品、牙膏和洁面乳中的微小颗粒。第二类是塑料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分解的产物,称为次级微塑料。这些微塑料随着垃圾的倾倒出现在海洋、河流、海岸线等地从而分散至全球,也出现在饮用水、土壤当中,不可避免地被家禽、家畜、人类或自然界中的动物摄入。
加拿大夏洛特皇后湾每平方米检出±个微塑料,在我国的长江口和岷江口分别检出.3±.5、.8±.1个微粒每平方米。甚至在人们食用的食盐、贝类食物中也发现了微塑料的身影。
海盐中平均每千克检出多个微塑料颗粒,数量远超盐湖、盐井和盐矿中获取的食盐。考虑到人们摄入的食盐量并不算多,欧洲人吃贝类摄入的微塑料更不容忽视,平均每人每年由此摄入塑料微粒约1.1万颗。图源:图虫创意微塑料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微塑料的毒性首先表现在浮游动物、海洋底栖动物、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中,影响其生长速度、氧化损伤、酶活性,甚至繁殖能力。
除此之外,微塑料能够在生物体内累积,例如在鱼类中能够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储存在组织中。这种积累伴随着食物链逐级传递并富集在两栖动物、鸟类体内。
另外,微塑料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有毒力作用,这种毒性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菌本身,也可以通过微塑料包裹的其他污染物间接影响发挥作用。例如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对酵母细胞有致死作用,微塑料也可以抑制海洋中嗜盐单胞菌的生长并改变其生态学功能。
陆地生态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
陆地上的微塑料污染情况甚至比海洋中更为严重。农业中使用的塑料膜,以及化肥、农药中包含的微塑料粒子,直接喷撒进土壤中,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分,抑制蚯蚓的生长。微塑料颗粒还会被植物的根部吸收,迁移到茎叶等可食用部分而进入食物链。
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微塑料对于哺乳动物的影响。以实验动物小鼠为例,微塑料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屏障受损并诱发代谢紊乱等疾病,提示微塑料对人类也可能产生类似作用。
农膜(农用塑料薄膜)使用带来大量微塑料污染。图源:图虫创意人体被忽视的器官——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约为,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十倍。并且复杂程度最高,涵盖细菌、真菌等多达种物种。肠道菌群具有复杂的生理学或生物学功能,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器官。
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够帮助我们消化分解食物,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合成对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如次级胆汁酸、短链脂肪酸,同时对外来的病毒或致病细菌的感染有抵抗作用。而肠道菌群的紊乱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多种疾病例如肠炎、关节炎、代谢类疾病、神经类疾病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的因素主要有抗生素、重金属、农药、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随着微塑料污染的日益严重,科学家们也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