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塑料将反噬人类科学家在93的饮用水样品

发布时间:2022/9/28 21:37:41   
北京看酒渣鼻好医院 https://m-mip.39.net/man/mipso_8733706.html

在1分钟内,全球就能卖出万个塑料瓶,万个塑料袋,人类平均每年制造万吨塑料废物。这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0多年才能降解。

尽管人类知道塑料对于地球的危害,却不知道微塑料也在侵蚀地球。国际上针对微塑料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引起重视是在0年之后。

什么是微塑料呢?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微塑料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很多形态,由于体积小,肉眼常难以辨别。

依据微塑料来源,可分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指是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

这些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胶颗粒,被众多洗护产品用来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

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风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

从北极积雪、珠穆朗玛峰最顶峰到海底最深处,几乎每个生态系统中都存在微塑料碎。微塑料甚至已经到达地球上最偏远的地区,并成为食物链的一部分。研究团队在南极土壤中的弹尾虫体内发现了微量聚苯乙烯碎片,尽管弹尾虫体积很小,但在未被冰覆盖的地区,它们被认为是南极洲的主要陆生物种之一。若该物种受到微塑料威胁,则会对该地区造成巨大影响。除此之外,在南纬60°以北的地表水和沉积物中发现了中塑料碎片(1–10毫米)和微塑料碎片(1–0微米)。在南极群岛的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曾被塑料缠绕,或误食塑料碎片。有报道表明,南极海域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与搁浅塑料相关。

从这我们可以发现,微塑料的存在具有全球性,分布极为广泛,易被低等动物误食,从而进入食物链,并逐渐的富集在高等的捕食者和人类体内,对生物产生不可估量的潜在威胁。

在《DetectionofVariousMicroplasticsinHumanStool》论文中。研究团队从芬兰、意大利、日本、波兰、俄罗斯、英国、奥地利和荷兰8个国家分别选择了一名志愿者。这些年龄33到65岁的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饮食控制,最终提供粪便样本供研究。结果,8个样本均发现了微塑料,而且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0.05~0.5毫米不等,比头发丝还小几倍。其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根据这个研究,论文作者施沃布尔估计,全球50%的人口体内都有微塑料,不过,这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数据确认。

除此之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公布了一项涉及全球9个国家的大型研究,研究团队和其他实验者在9个国家的19个地点分别购买了瓶瓶装水进行检测,包括依云(Evian)、雀巢PureLife等11个品牌的瓶装水,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尼罗红(NileRed)荧光染料,让染过色的塑胶微粒在蓝色光线照射下得以显现。

结果显示,93%的瓶装水含有塑料微粒。每升水中,直径大于微米(约与头发丝粗细相当)的颗粒数有10.4个,而更小的、可能是塑料成分的颗粒每升含有个。其中常用于制作瓶盖的聚合物聚丙烯占这些较大颗粒的54%,其次是尼龙,用于瓶身制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占6%。

每个人体内已经被微塑料入侵已经是铁定的事实了,科学家推测海鲜、盐、水、空气悬浮物、食品加工和包装材料,是微塑料摄入的潜在来源,但是这些塑料主要是通过哪种方式进入的科学家并不是很清楚。

根据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在淡水环境中,特别是中国内陆,微塑料普遍存在与泥土沉积物、淡水和淡水生物中;其微塑料普遍存在且含量较高。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的存在的主要是因为陆源塑料垃圾、化妆品行业、污水排放、农业生产等。其中陆地上塑料氧化分解后再通过地表径流等方式注入淡水环境中,就直接导致了陆源输入成为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塑料制品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相关。通过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发现,微塑料可以进入小到浮游生物,大到鲸鱼的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肠道,甚至可以造成生殖系统的损害。

肠道内的微塑料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或帮助有毒化学物和病原体的传播。据CNN报道,当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微粒后,很可能被人体循环系统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器官。此外,这些塑料在制造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化学物。

“当浓度足够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能伤害甚至杀死细胞。细胞可能会被成功替代,也可能不会,蛋白质及DNA都可能受到伤害。”

另外,微塑料由于它的比表面积很小,它的吸附能力则就很强,容易吸附一些环境中其它的有害物质,进而产生二次污染。微塑料通过吸附作用,便成为了环境中有害的有机污染物或无机污染物的载体,从而损害人体的安全。

但具体微生物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伤害还没有办法确认,不过微塑料对于短时间乃至长期会对人造成怎样的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9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