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世界卫生日丨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危

发布时间:2022/7/18 16:14:37   

?

年4月7日,我们迎来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健康」。

据世卫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多万人死于可避免的环境原因。其中提到,塑料出现在最深的海底和最高的山上,并已进入我们的食物链。

塑料,甚至已经在我们的体内无法排出!

?

?

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3月24日,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知名期刊《国际环境》上的一项研究称,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在人类志愿者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研究人员检测了22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品,发现在17人(77%)的血液中都存在微塑料颗粒,平均每毫升血液中有1.6微克。其中最常见的塑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这是历史上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更让大家无措的是,这些微塑料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是未知的。而且,从科学上分析,这些微塑料通过循环系统到达全身各个器官也是不无可能的。注: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被称为“微塑料”。

微塑料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对于微塑料,吸入、摄入超过一定的量,恐会引起身体不适。

目前,超过种生物被发现摄入了微塑料。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都在被它威胁着。

01

引起炎症反应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艾丽丝·霍顿博士称,微塑料已经在实验室中被证明可以在实验条件下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02

消化道损伤

微塑料会对生物的消化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某些生物的繁殖率和体内的酶活性,环境中的微塑料还能影响生物群落组成和氮循环。

03

破坏免疫系统

微塑料原则上可以通过人类的胃肠系统转移到淋巴循环系统,通过胎盘被未出生的婴儿吸收,并且可以通过肺部被人体吸收,最终造成免疫系统的反应,影响身体细胞健康。

04

导致癌症等多种疾病

由美国内分泌学会以及国际污染物消除网联合完成的国际权威报告《塑料、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健康危害》指出——塑料中所含的一些化学物质会扰乱人体内分泌系统,导致癌症、糖尿病、生殖障碍等疾病,还会造成胎儿及儿童神经系统损伤。人体中的塑料来自哪里

我们平时所用的大型塑料制品似乎并没有进入人体的途径,但由它们所产生的微塑料却广泛存在于食物、水体、空气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可以随着每天的呼吸、饮食等进入到我们体内。

比如,上述研究中,人体血液内发现的微塑料最初可能就来源于下列物品:

PET通常用于矿泉水瓶、饮料瓶和各种家用电器的外观等;

PS广泛用于食品包装材料;

PE常用于包装薄膜和塑料袋,如塑料袋、保鲜袋、保鲜膜;

PP广泛用于外卖餐盒、保鲜盒、一部分奶瓶;

PMMA多用于电子设备和照明设备的外观。

除了直接接触这些塑料制品外,自然界中的废弃塑料污染,同样会反作用于人体。

比如,广泛存在于淡水水源中的微塑料可以通过饮水的方式入侵人体。

存在于海洋、湖泊等水体中的微塑料会被水生生物摄取,并随着我们进食水产品入侵人体。

此外,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盐,同样逃不过微塑料的污染。

所以说,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拒绝白色污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如何远离塑料危害

作为个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01

少用塑料

不论是塑料袋、保鲜膜,还是外卖包装盒、奶茶杯、塑料吸管、瓶装水,这些都离不开塑料制品,少用一些,就能减少一部分危害。如果一定要使用,建议选择可降解的产品,既保护环境,又保护自己。此外,我们日常所用的茶包袋本身也可能添加了塑料,热水冲服,危害更大。

02

少穿塑料

一次性棉柔巾、湿巾、成分为“聚酯纤维”的衣物等虽然很柔软,但实际上都是“塑料制品”。比如时下流行的摇粒绒,通常是由回收塑料制成的,其中含有大量的塑料微纤维成分。我们日常穿着、洗涤、使用这些物品时,脱落的纤维很可能会被我们吸入体内。

03

少“洗”塑料

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中提出,到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平时,大家在购买诸如洗涤剂、消毒液、洁面、沐浴露等产品时,也要注意选购“无塑料添加”的产品。

04

塑料不乱扔

塑料制品不要乱丢乱放,做好垃圾分类回收,这样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减少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内容综合自养生中国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本文仅作科普,具体诊疗方案需结合患者详细病史,如您有较为紧急的疾病问题,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交流互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07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