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料 >> 塑料前景 >> 今日鲜闻人体血液发现微塑料美计划在月球
1.首次!科学家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颗粒
英国《卫报》24日报道,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污染,并且检测出微小塑料颗粒的样本占所有受试者样本近80%。
随着大量塑料垃圾被倾倒在环境中,从珠穆朗玛峰顶峰到最深的海洋,微塑料现在已经污染了整个地球。科学家已经得知,人体会通过食物和水摄入这些微小颗粒,而这些颗粒也出现在了婴儿和成人的粪便中。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分析了22名匿名捐赠者的血液样本,他们都是健康的成年人,其中17人的样本中出现了塑料颗粒。此外,一半的样本中还含有PET塑料,这种塑料通常用于饮料瓶,而三分之一的样本含有用于包装食品和其他产品的聚苯乙烯。四分之一的血液样本含有聚乙烯,塑料手提袋就是由聚乙烯制成的。
研究的作者之一,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生态毒理学家迪克·维塔克教授(DickVethaak)表示:“担忧当然是合理的。这些颗粒就在那里,并被输送到全身。”他说,此前的研究显示,婴儿粪便中的塑料微粒含量是成年人的10倍,用塑料瓶喂养的婴儿每天会吞食数百万枚塑料微粒。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微塑料颗粒可以附着在红细胞的外膜上,可能会限制它们输送氧气的能力。在孕妇的胎盘中也发现了此类颗粒,而在怀孕的老鼠体内,它们会通过肺部迅速进入胎儿的心脏、大脑和其他器官。
维塔克承认,塑料微粒的数量和类型在不同的血液样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他称这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现在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2.美国初创公司计划在月球上覆盖WiFi网络
3月26日消息,据BER等媒体报道,美国初创AquarianSpace公司正计划向月球和火星发射第一个高速Wi-Fi互联网系统。该公司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在筹集资金阶段获得了65万美元的投资。
该项目目标是在年之前,通过类似于其他互联网公司(如SpaceX的Starlink)所使用的卫星,创建一个月球通信网络,将地球与月球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是由被称为“EME”(地-月-地)的系统实现的,该系统是基于通过无线电波发送和接收信息的平台。
据该公司称,其愿望是在年开始发射,并将在年进行第二次发射,以覆盖月球的南极。公司承诺提供高达Mbps的网速连接。“我们有13个登陆舱、漫游者和卫星在月球上运行。到年,我们将有个,创造一个数十亿美元的月球经济。但如果没有地球和月球之间坚实可靠的通信线路,这就不会发生。”AquarianSpace公司首席执行官凯利-拉森说。
该项目的技术分析正在与作为美国宇航局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一部分的公司进行开发。目前,AquarianSpace还没有给出它打算用于该网络的卫星模型或如何将它们发射到太空的细节,但它说打算将该系统用于空间垃圾追踪、空间天气观测以及来自月球和火星的信息。
该项目唯一的问题是,它的成本非常高,只有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空局(欧洲航天局)这样的机构有能力安装可以传播和接收如此远的波的基础设施。
3.脑机接口让渐冻重症患者重获交流能力
近日,图宾根大学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可以读取大脑信号的植入设备,ALS患者能够使用这种设备来进行交流。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ASL,这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可累及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导致肌肉失去控制,该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会导致患者无法控制移动、说话、进食和呼吸所需的肌肉。通常渐冻症患者可以使用眼动追踪摄像头来选择屏幕上的字母进行交流。但是完全失去肌肉控制能力的ALS患者,甚至无法控制他们的眼球运动和呼吸能力,也就无法用这种方式实现交流。参与该研究的渐冻症患者就属于重症的类别,他连眼球都失去了转动的能力。
在这项研究里,研究人员通过手术,将两个3.2毫米宽的方形「皮质内微电极阵列」植入该患者负责运动的大脑皮层,即运动皮层。每个微电极阵列上带有数十根用于记录神经信号的微针,然后电线将信号馈送到一个与患者颅骨相连的连接器上。在外部,连接器上设有放大器,能够将信息数字化并将其发送到计算机。之后患者通过想象自己的眼球运动,成功从计算机中拼出了完整的句子。
这项研究解答了一个问题,即患有完全闭锁综合征的人(失去所有自主肌肉控制能力,包括眼睛、嘴巴等的运动)是否也会失去大脑产生交流指令的能力,同时该项研究也为失去交流能力的渐冻症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渠道。
4.极端高温!气象学家观测到南北两极地区异常升温
多名气象学家近日观测到南北两极地区均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南极多个气象站升温近40℃北极部分地区气温偏高30℃,均超出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三四十摄氏度。
南极洲在正常情况下,现阶段气温会随着南半球由夏季转入秋季而逐渐下降。但南极洲多个考察站本月18日记录到创纪录高温。多个气象站升温近40℃,升温最为剧烈的是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我国南极昆仑站,4天内升温幅度为38.1℃,气温达-26.3℃,较常年平均气温高30.9℃;位于第三高海拔冰川的DomeC站4天内升温37℃,气温达-11.8℃,较常年平均气温高约31.2℃。
北极部分地区3月中旬气温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也高出约30℃,有些地区气温甚至逼近或达到冰点。挪威一些地区高温纪录被打破,格陵兰岛和俄罗斯的弗朗茨·约瑟夫群岛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异常高温。此前,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科学家沃尔特·迈尔表示,眼下南北极季节相反,本不会看到南北两极同时出现高温天气,因此这在3月份绝对是一件相当不寻常的事情。
专家认为,南北极此次异常升温有阻塞高压、海冰减少及气候变暖等多重因素使然。但毫无疑问的是,南北两极同时“发烧”是人类对气候造成破坏的强烈信号,虽然高温“必须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带来的冰架坍塌风险和冰川融化可能引发进一步的连锁反应。一旦失去冰架,位于内陆的接地冰将以更快的速度流到海洋中,造成海平面上升。
截至目前,根据我国南极气象观测,南极内陆气温已回落至正常状态,但北极尚没有更进一步的情况。
5.中企又遭美国封堵,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被列入“安全风险清单”
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