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我的两次大暴雨经历凌先有应邀做客北京

发布时间:2023/4/3 21:03:20   
白癜风初期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780766.html

我的两次大暴雨经历——凌先有应邀做客北京广播电视台直播

我的两次大暴雨经历

——凌先有应邀做客北京广播电视台直播

8月4日,凌先有应邀做客北京广播电视台,接受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栏目著名主持人芳华的专访,做了《我的两次大暴雨经历》专题直播,在广大听众中产生强烈反响。应广大听众要求,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芳华:凌局,上周做了您的《跟着节气过好健康生活》的专题,今天,请您讲讲您的两次暴雨经历吧。

凌先有:好的。我近十年来,先后经历了两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一次是年北京的“7.21”特大暴雨洪水,一次是年郑州的“7.20”特大暴雨洪水。先说北京的“7.21”吧。年7月21日,我冒着倾盆大雨从水利部机关赶到北京房山十渡风景区,看望正在这里休养的十多位离休干部,准备第二天接老同志回家。按照国家老干部政策,离休干部每年享受一次休养的待遇。当年的离休干部休养就安排在风景秀丽的北京房山区十渡地区。记得当天我是提着两个蛋糕去的,当晚为两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84岁的老同志祝贺生日。现在这两位老同志依然健在,都已经93岁。老同志借着祝寿的兴致,一群80多岁的老同志像孩子一样兴奋唱着生日歌,用蛋糕上的奶油将两位老寿星抹成了大花脸。大家一直欢乐到晚上九点多才散去。不想乐极生悲,当天晚上午夜时分,我们所住的云泽山庄旁边的拒马河突然洪水泛滥,危及宾馆安全。按照防汛部门提示,我与工作人员一起叫醒老同志,冒雨走出云泽山庄,搀扶着他们来到“水云间”餐厅二楼躲避洪水。三小时后,拒马河水在我们楼下咆哮着继续暴涨,我们被告知必须再次转移。听着如滚雷般怒吼的洪水,我与工作人员一起前赴后继,拼命将每一位老同志搀扶到山坡上的安全地带。天亮之后,老同志站在山坡上看到拒马河的洪水卷着汽车、划艇、沙发、猪羊、大树等汹涌而下,不禁唏嘘不已。洪水渐渐退去,宾馆已人去楼空,到处是淤泥。我们先派人侦查出山的公路损坏情况,然后帮助老同志取出行李,小心翼翼地出发。出山的公路有几处都被洪水掏空,剩下单薄的沥青路面。遇到这些危险的地段,我们便搀扶着老同志下车,从公路靠山根的排水沟蹒跚前行。我们历经艰险,用了五、六个小时,才将老同志护送出山,一一安全送回家中。后来才了解到,“7.21”特大暴雨洪水是北京地区数百年不遇的,全市受灾人口达到万人,有77人遇难。这在北京历史上是十分罕见。而特大暴雨中心就在我们老同志休养的房山区,特大洪水也以拒马河为最。我们处在特大暴雨洪水的中央。每每想起,不禁后脊发凉,让人后怕。我不知道是哪路神仙保佑了我,让我们与老同志逢凶化吉,死里逃生。我们能够保障老同志安全撤离、安全返回,实为幸运之至。再说说郑州的“7.20”。年7月20日,我应邀去郑州为一个国家局的全国的老干部工作人员政策业务培训班讲课。我乘坐G次列车,下午1点半从北京西客站出发,下午4到10分到达郑州东站。我们这趟车是在郑州大暴雨中进入郑州的,比原定到达的时间晚了十多分钟。郑州当天已经下了一天雨,路面积水严重,接我的车半道上遭遇洪水,无法行进,只能乘坐地铁。我跟着一位老干处长从车站下了地铁,乘1号线到紫荆山站,换乘了2号地铁。我们乘坐地铁在到达目的地还有两站的关虎屯站突然停下来,不再前行。工作人员要大家全部下车,并告诉我们前方出了状况,有危险,地铁只能开到这里了。关虎屯地铁站出站口涌满了人,根本无法出去。我从人群中挤到出站口一看,外面大雨如注,一片汪洋。透过密密的雨帘,看清那根站立在洪流之中的路牌上写着“花园路”三个字。路牌旁边有两棵法国梧桐在风雨中摇曳,树下有四五辆摩托车被水冲得东倒西歪,快要被水淹没。马路对面大楼下几部小汽车被水淹没了半个轮子。路面上洪水滚滚,成了一条波浪宽阔的大河。有几个年轻人高高地挽起裤腿,准备蹚水过到马路对面去,被穿黑色警服的治安民警劝了回来,要他们不要冒险。看到这种情景。我乖乖地退回地铁里,在检票大厅背靠着墙溜下去,坐在了地板上。检票大厅东西南北的墙跟儿、柱子周围的地面上坐满了乘客。不少乘客三三两两地站在大厅里聊天。一些乘客焦急地来回溜达,不停地给家人打电话。

晚上7点20分,检票大厅的蓝色电子屏幕上出现新的通知:“各位乘客请注意,因车站出现紧急情况,请保持镇静,听从车站工作人员指引,迅速离开车站。”看到告示,坐在检票大厅的人们立即紧张起来。车站工作人员开始用小推车运送防汛专用沙袋,在车站入口的楼梯下筑起防洪堤坝。堤坝底层的沙袋用塑料包裹,上面垒上两层军绿色的沙袋,像一座小小的长城。不一会,地铁工作人员说我们所在的A出口不安全,让我们全部撤到C出口去。大家又蜂拥着来到C出口。我坐在楼梯的台阶上,身子斜靠在护栏上休息。晚上10点多钟,我迷迷糊糊感到有人推我。抬头一看是请我来讲课老干部处副处长陈海潮。他扯起我上地铁口,让我脱了鞋袜,高高地挽起裤腿,打着伞蹚水来到地铁口右侧的停车场。停车场与地铁口地势差不多高,这里停了十多辆小汽车。海潮领着我从几辆车后走过,来到一辆宝马车跟前,打开后车门,让我坐进去,并将我的提包递给我。宝马车的驾驶室和副驾驶坐着两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回过头来向我微笑着点点头。海潮将我送上宝马车便离去。我问两位女子,你们认识刚才那位男子吗?她们说不认识。我说那你们怎么敢让我这个陌生人坐进你们的车里呢。坐在驾驶室的那位女子说,刚才那位男子告诉她们,有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是他们请来讲课的,不忍心让先生在地铁里受罪,希望能帮帮忙,让先生在我们车里休息一下。她们相信了他的话,就愉快的答应了。坐在驾驶室的女子说,在这样的危难时刻,只要能给您提供一点帮助,我们没什么顾虑。我不禁心头一热,感谢她们对我的收留。从聊天中了解到,车上的两位女子是闺蜜,坐在驾驶位置的名叫张亚,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叫王丽。她们的家就在附近。由于路上积水太深,人和车都不安全,不敢冒险回家,打算在这里待上一夜,等明天洪水退下去了再回家。夜已深沉,雨还在下。两位女子一会儿下车看水位,一会儿回到车上。她们问我,如果晚上水位上涨到这里怎么办?我看到车窗外有一处工地,有一处平顶的大楼似乎已封顶。大楼墙外有一个用于施工的铁架,高高地耸立在那里。我便对她们说,如果洪水涨到这里,我们就顺着这个铁架爬上去,登上楼去。她们担心地问,这个还没盖好的楼不会被冲塌呢?我安慰他们说,一般城市中的水都是灌进来的,只会往上淹,不会有大的冲击力。你们放心吧,我是学水文的,懂得如何防洪,她们这才放下心来。清晨时分,风停雨驻,路面的积水大部分已经消退。张亚开车将我送到丹尼斯楼下,与丹尼斯电影院的学员们会合。

芳华:这两次大暴雨的经历,给了您什么感受与启示呢?

凌先有:年北京的“7.21”,年郑州的“7.20”,两次特大暴雨洪水都被我赶上了,经历了两个惊心动魄的不眠之夜。比起年北京的“7.21”之夜,在郑州的“7.20”之夜要幸运多了。北京“7.21”之夜,我作为离退休干部局的局长,担负着保护老干部生命安全的责任。郑州的“7.20”之夜,我是作为被照顾对象的,有来自亲人、朋友和陌生人的呵护关照,平安而温馨。更幸运的是,我没有乘坐5号地铁,没有经历那生死攸关的时刻。两次暴雨洪水,虽然很惊险,但却让我有了不凡的人生体验和感受。我的感受有两点:

一是大灾之中有大爱。在这次郑州暴雨洪水中,郑州的张亚、王丽两位年轻女子,与我萍水相逢,却欣然让我上了她们的宝马车,为我在暴雨洪水中,提供了一个舒适温馨的休息环境。她们晚上不断下车看水位,确保我在车上的安全,早上又为我准备了早餐。她们不仅外表青春美丽,而且心灵更是善良美好。在我被两位年轻的女子收留之后,有位二十来岁小姑娘来到地铁口,将从全国各地来郑州听我讲课的学员们和滞留地铁口的一百多人,全部带到了对面的丹尼斯百货商场上的14层电影院。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很关照,免费提供热水,分男女安排了不同的休息场所,孕妇、老人和孩子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照顾。我感到河南人的古道热肠,暴雨无情人有情,河南人还真是中。尤其是年轻一代带给大家的温暖,更使人看到了国家和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还有,在5号地铁,被困在地铁里的人,每个人都在喊着让晕倒的人先走,所有的男生说女生先走,所有成人让老人孩子先行。当天晚上,除了丹尼斯电影院,郑州市还有不少电影院、健身房、图书馆等公共场为大家躲避冒雨洪水提供栖息之地,提供免费热水。洪水无情,中原大爱。我感到,一个民族的希望,不仅要看英雄,更要看普通人的情怀。一场洪水很快会消退,但在暴雨洪水中的那些感人的事、大爱情怀、真情实意却值得人永远铭记。

二是面对灾难有责任。在北京“7.21”暴雨洪水中,我当时担任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的党委书记、局长。面对灾难降临,一种对老同志生命安全负责的高度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当时要求工作人员全力保障老同志安全,确保每一位老同志在转移中不摔倒、不丢失、不被洪水冲走。我自己也做好了为保护老同志英勇牺牲的准备。那天晚上,我与工作人员在夜色之中,冒着风雨,深一脚浅一脚地搀扶着老同志艰难前行。我们和老同志在数千转移人群洪水般的挟裹之中,几次被冲散,有的老同志还深陷泥石流的泥沼之中,我们几个人一起将老同志的腿从泥沼里拔出来,找到泥沼里的鞋袜,在水里洗干净交给老同志。通过这次“7.21”历险,我与老同志们由忘年之交,成了患难之交。我已经从心灵深处,深深地将自己与老同志融为一体了。我将确保老同志安全与健康作为自己的服务理念,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始终以老干部为中心,时刻将老同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老同志需要的时候,自己宁可做出任何牺牲,包括生命。在郑州的“7.20”暴雨洪水之时,我们水利人也表现出强烈的责任。那天晚上本来要来看望我的河南水投集团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公司的老总汪君,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彻夜守护在工地上。他们河南水投集团其他公司员工连夜抢修地下管网;水利部防汛工作组已冒雨奔赴郑州一线指导防汛抗洪;黄河河务局的水利职工正在在暴雨洪水中巡视黄河堤坝,防止黄河水泛滥进入郑州;河南省水利厅的防汛专家彻夜对雨情水情进行会商,不断下达调度命令,精细调度宿鸭湖、常庄等12座大中型水库,控制洪水流量;防汛抢险人员已在常庄水库现场处置了13处管涌,确保下游安全。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初心使命,鲜为人知,非常可贵。两次特大暴雨洪水给人们的启示,至少三点启示。

一是气候变化就在身边,极端天气难以捉摸。这次郑州7月20日下午16-17时,就是我到达郑州的那一个小时内,降雨量超过.9毫米。成为历史上我国陆地国家气象站一小时最大的降雨量!一个小时内,相当于个西湖倒向了郑州。北京的“7.21”暴雨,北京全市平均降雨.3毫米,全市最大降雨出现在房山区,也就是我们老同志疗养的地方,其中房山区河北镇日降雨为毫米,达到了特大暴雨量级,北京还有11个气象站观测到的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我们经常看新闻,听到联合国研究气候变化、中美气候变化谈判等,我们只是听听新闻,好像气候变化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以为气候变化是政治家的事情,离我们很远。其实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无法漠视。中美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很大分歧,但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达成了共识。

二是必须对气候变化提高警惕,对应对极端天气做好准备。年北京“7.21”特大暴雨,让北京不少地区陷入一片汪洋,导致77人遇难,受灾人口约万人,其中我部老同志当时休养的房山区达到80万人。北京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严重受损,经济损失80亿。记得7月21日恰好是个周末,手机短信、广播、电视、道路LED交通提示屏都没有看到暴雨消息。高速路已经积水,但仍然放行收费,进行管制。老百姓防灾意识不强,有关抢险工作也不到位,不少地方完全靠自发的、盲目的自救。今年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今年7月,北京也多次有暴雨。暴雨来临前,政府一遍遍发出警示,山区公园等纷纷关闭,中小学幼儿园关闭,很多单位也连夜下发通知,没必要一定要上班的人,居家办公……虽然雨水没想象得那么大,大家还有不少调侃。如7月29日北京防汛指挥部发布29日至30日有大到暴雨,我本来30日不打算上班的,但早饭后发现雨已经停了,天气开始晴朗,便去上班。郑州在这次极值暴雨前,就没有北京做得好。面对这种极端天气,哪怕十防九空,也必须未雨绸缪。

三是既要强化人定胜天的思想,又要树立人水和谐的理念。面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我们既要提高科学预测预报水平、精准预防水平、有效应对水平,这就是人定胜天的思想;又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人水和谐的理念。比如,在大暴雨之时,如果刚下班,不着急着走,在办公室里等一等,或站到高层建筑物里面去。应该等雨停了,路面积水平静了之后再回家。这就是顺应自然,人水和谐。不要与自然作对,明明看着大暴雨,却非要去赶地铁、赶公交或开车出行。在大自然面前,人其实很渺小、很脆弱。

芳华:根据您的两次经历,如果突遇暴雨、洪水,人们应该如何应对?您有了什么经验?

凌先有:根据我的经验,如果遭遇暴雨洪水,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选好躲避之地。如北京“7.21”暴雨之夜,在第二次带领老同志转移时,防汛部门要求大家全部转移到三渡去。面对上千人的蜂拥撤离,老同志都是80多岁以上的老人,根本跑不动,车也开不了。怎么办?如果像年轻人一样去撤离,老同志夹在人群中极易被冲倒、冲散。我当时看到宾馆对面的山坡上有灯光,派人上去一看,是一个农家乐。又看了看上山的路是石头山,不是土山。因为土山容易产生泥石流。便决定搀扶老同志上山躲避洪水。实践证明,我当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郑州“7.20”暴雨洪水之夜,那个小姑娘将困在关虎屯地铁的乘客带到14楼电影院,是绝对安全的。而我在小汽车里躲避冒雨洪水是不安全的,不可取的。我当天虽然在小车里很舒适,但心里很不安,没有敢休息,随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1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