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料 >> 塑料介绍 >> 人类血栓中发现微塑料,它为啥会出现在人体
文/非凡科普
你敢相信吗?人类平均每周会吃掉颗微塑料,这是什么概念?拼凑一下差不多是一张银行卡大小,可我们明知道塑料不能吃,它又是如何跑到我们饭碗里的呢?
微塑料是如何溜进人体的?
年11月,英国科学家在珠峰峰顶附近发现了微塑料,短短一个月后,意大利科学家,又在人类胎盘中首次发现微塑料的踪迹。
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栓样本中,发现了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微塑料以及染料颗粒。
你有没有发现,近些年来,“微塑料”一词频频出现在网络媒体中,这不禁勾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微塑料究竟是什么?它出现在人体内,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了解后我发现,微塑料其实已经潜伏在我们身边长达年了,只不过最近10年,科学家们才意识到它的存在,该说不说,这隐身的技能,比兰陵王的大招还可怕。
从字面意思理解,微塑料就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塑料,不过在学术界,对它的尺寸大小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确定,一般我们把颗粒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薄膜或者是颗粒,都称之为“微塑料”。
这家伙是怎么溜进人体内的呢?
你敢相信吗?平时吃的蔬菜、水果中都有可能存在微塑料。虽然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
现在城市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中免不了塑料的参与,比如外卖的包装盒,看上去精致干净的包装,往往表面都有一层聚乙烯。
它早在年就已经出现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了,但由于聚乙烯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化学稳定性好,所以常常被用作包装。
此外,中国科学院和南京科学研究所,之前进行了一次联合实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根部能吸收存在于土壤中的微塑料,然后将这些微塑料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同理,除了小麦,还有萝卜、苹果在生长的过程中,也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你以为这就完了?
当然没这么简单,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连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用水中,也可能“隐藏”着微塑料。
不要斥巨资给家里安装了一台净水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即便现在的科技手段发达,有些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塑料还是无法过滤干净。
毕竟在没人居住的南极、北极冰冻地带,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微塑料的身影,它是从何而来的呢?难不成是企鹅爸爸点了一份外卖?
自然是不可能的,它们是顺着地球上的水循环到两极的,说了这么多,你是否清楚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呢?
人类一周会吃到颗微塑料,既然人人如此,身体也没出现异样,我们何必还要关心它的存在呢?
但是,它就像PM2.5一样,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有研究表明,微塑料是很难被人体代谢所吸收的,不能排出的部分会在体内累计,超过一定量之后,就有可能造成消化道和细胞不同程度受损,引发局部炎症、破坏免疫系统。
特别是微塑料中含有的部分化学物质,容易扰乱人体内分泌系统,导致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甚至会造成胎儿以及儿童神经系统损伤。
不过医生也表示,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般具有“量效关系”,通常而言,只有长时间、大剂量的接触微塑料,才会影响健康,所以大家不要过度焦虑。
可就算它没有危害到人类本身,塑料和微塑料也早已经伤害到了海洋生物的安全。
年12月31号,我国正式发布了限塑令,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年1月,我国又发布了新规:禁止使用补课讲解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产品。
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管不了食品、日用产品的添加材料,也决定不了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方式,但至少可以做到顺应国家政策,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并尽可能回收利用塑料制品。
如果当初这个伟大的发明,最后落得个伤害地球、伤害动物、伤害人类的名声,就有些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