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探访丨您投放的垃圾去哪儿了这个展馆让您收

发布时间:2024/9/15 14:58:51   

分类后的垃圾都去哪儿了?苹果核在自然界能停留多长时间?如何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在北京市环境卫生涉外服务宣传展示基地,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走进北京市环境卫生涉外服务宣传展示基地,简约又现代的设计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展厅里简洁明亮的白色与环保自然的绿色相互映衬,随处可见的电子屏科技范儿。展厅以图片、视频、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向公众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展示垃圾分类成果。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多了,广大市民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已经是耳熟能详。那么,分类后的垃圾都去哪儿了呢?在展厅的“垃圾分类全流程”展示区,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四个环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分类投放是指垃圾的产生者把分好类的垃圾分别投放到相对应的垃圾桶里;

分类收集是指工作人员分门别类收集垃圾;

分类运输是指按照垃圾类别进行专车专运;

分类处理是指不同类别的垃圾在不同的垃圾处理设施终端处理垃圾的过程,比如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可回收物由专业的再生资源处理设施进行资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会运输到各类危废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用来焚烧发电等。

通过这四个环节,做到了来源清晰、去向明确,末端可控,实现了垃圾分类全流程闭环管理。

垃圾处理包含着大学问,通过一整套的垃圾处理全流程,让垃圾有了新生。在“生活垃圾再利用展台”就摆放着一些特殊的物品,比如用大件垃圾制作的助燃棒,用矿泉水瓶制作的荧光笔,用厨余垃圾制作的有机肥料等等。

在多媒体互动区,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废弃物在自然界的停留时间,比如苹果核是两周,A4纸是3-4个月,棉质织物是6个月,烟头是1-5年,塑料需要-年,而玻璃制品则是惊人的年。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东西,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较短,而通过人工合成的材料,比如塑料、金属、玻璃等,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物尽其用,源头减量,能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就利用,才能减少自然界的负担。

如何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少用一次性餐具、“光盘行动”、简化物品包装等都是可行的方法。而发挥创意,将旧物重复利用,甚至变废为宝,能给人带来惊喜。在展厅的活动区,有个旧物改造的展示台,里面摆放的都是用废弃的物品制作的手工艺品,如用一次性纸杯做的分类垃圾桶、废旧织物做的蛋糕、破碎玻璃加麻绳缠绕成的花瓶等等,真是脑洞大开,让人惊叹不已。

在活动区,有多个互动游戏可以体验。垃圾分类体感互动游戏深受参观者的喜爱,站在屏幕前,挥挥手就可以参与游戏,把随机出现的垃圾投放到相应的桶里。如果是几个人一起来参观,可以一起挑战,在欢快的氛围中测试每个人的垃圾分类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7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