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料 >> 塑料市场 >> 像做塑料一样,制造连续的无机材料钱江晚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章咪佳通讯员周炜
将一杯浓盐水持续加热蒸发,过一会儿就会陆续出现晶莹的小颗粒——这是我们熟悉的无机物结晶过程。
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团队在尝试“暂停”这类结晶过程时,“截获”到一种特别的最初产物——无机离子寡聚体。
神奇的是,寡聚体能像高分子材料一样交联聚合起来,进而能形成连续的、大块的无机材料。
这意味着,无机材料有望像塑料制品一样整体成型,并变化出各种复杂造型。
△无机离子从寡聚体状态交联聚合成碳酸钙连续材料的过程
相关论文于10月17日刊登在《自然》上,第一作者是刘昭明博士。研究团队还尝试用这一方法,成功修复了碳酸钙单晶、海胆刺和人体牙釉质等无机材料。
学界认为,这一方法创造了“无机离子聚合”这类新型的反应体系,跨越了无机化学与高分子化学的分界,预示着无机材料将以崭新的结构与性能走进人类生活。
结晶过程的“暂停键”
从自然界恢弘奇幻的石灰石溶洞,到让人恨之入骨的肾结石,溶液中的成核结晶现象无处不在,也包含着关于晶体生长的共同秘密:溶质从离子状态到成核结晶,中间状态是怎样的?
多年来,尽管有科学家提出过一些假说与理论,但始终没有直接观测证据。
“我们想办法把‘中间状态’稳定住,再来研究它。”三年前的一个下午,唐睿康和刘昭明讨论起这个问题,但两人的思路不一样。
唐睿康想用高分子稳定。高分子的体量大,可以把成核前的物质像棉被一样包裹起来,实现“定格”。但他承认,加进去的高分子很难再去除,那么最终得到的是一类有机分子与无机分子的复合物,得不到纯无机物。
而刘昭明则想用小分子。
“小分子的个头小,怎么‘定’得住呢?何其难也!”唐睿康一开始并不看好刘昭明的想法。
几天以后,刘昭明跑来告诉导师,“暂停键”找到了——一种叫三乙胺的小分子非常好用。刘昭明说,三乙胺能与碳酸根离子通过氢键发挥“封端”作用;同时又很容易被去除,克服高分子包裹法的硬伤。
发现“无机离子寡聚体”
三乙胺的加入,让“平铺直叙”的结晶过程变成了一场“赛跑”:
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既能与钙结合,又能与三乙胺结合,那么谁的速度更快?最终结果是,几个碳酸根离子刚和几个钙离子形成一个“短链”,三乙胺就上来“封”在碳酸根离子的一端,让它无法再与下一个钙离子结合——于是,溶液中充满了被三乙胺“封”住的碳酸钙“短链”,科学家将其称为“寡聚体”。
综合质谱、X射线散射和电子显微技术,科学家终于得以看到“无机离子寡聚体”的真容:3-4个碳酸钙形成一个寡聚体,长度在1.2纳米左右——这是人们第一次发现无机离子寡聚体的存在。
“这个时候我们想,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