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料 >> 塑料优势 >> 女生的友情比男生脆弱塑料姐妹花什么逻辑看
这些年,“塑料姐妹花”这个词儿突然莫名其妙地火了。
塑料姐妹花:意指女生之间勾心斗角,虚与委蛇的面子社交,特别虚假不走心。
大家不由得纷纷感慨:果然女生之间的友情就是这么脆弱、这么不堪一击啊。
真是这样吗?恐怕未必。
01友情的秘密
与其说女生的友情比男生的友情更为虚假和脆弱,倒不如说女生的友情比男生的友情更加张扬和外露。女生是感性动物,而男生是理性动物;女生喜欢把感情释放出来让人看到,而男生喜欢把感情放在心里自己知道。
女生有了朋友、闺蜜,不但会搞得人尽皆知,而且还会经常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和朋友们的亲密合照。而一个男生有了朋友或者兄弟,一般除了他自己就几乎没有别人知道了,更不用说会在朋友圈发合照。
而且即便是发了合照,男生的画风跟女生也是完全不一样。女生们往往会特别亲密地凑在一起,或是笑容灿烂、或是嘟嘴卖萌,看上去总是一副其乐融融、岁月静好的样子,让人不由自主地以为她们彼此的关系十分亲密融洽。而男生就不一样了,男生们合照不但基本上都会保持一个“拒绝暧昧”的距离,而且每个人差不多都会露出一副“被迫营业”的神情,实在很难让人产生友谊的联想。
结果就是,一旦女生的友情出现危机或者裂痕,当初她们友情的见证者也就成了她们关系破裂的见证者。今夕关系一对比,于是便有了“塑料姐妹花”的传说。而男生友情的变质或者终结则多半是隐秘而寂静的,哪怕他们背地里干了一架之后从此分道扬镳,也少有人知道。即便知道,也不会觉得太过惊异和不适。毕竟之前都没表现得十分亲密过,就算散了,也不见得有什么大不了。不像女生,明明昨儿还在一起笑语喧哗,谁料今儿就狭路相逢视而不见,你让吃瓜群众情何以堪?
事实上,无论男生女生,在友情上都难免会遭遇危机和考验。若论二者区别,大概就在于看到和没被看到了吧。
那么对于女生之间“塑料姐妹花”的这种说法,逻辑上是否真的成立呢?
02阿秋和小雅的故事
阿秋和小雅是十几年的闺蜜了。但近些年两人的关系却变得有些微妙。
五年前,阿秋回到家乡三四线的小县城嫁了人,婚后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新房,开着一家火锅店,日子过得挺滋润。而此时小雅却在省城拿着微薄的工资,租着将近一千的房子,每月过得青黄不接。于是阿秋对小雅说:“要不你也回来得了,在我家火锅店边上摆个小吃摊子,咱俩也好做个伴。”小雅笑了笑没说话,心里却想:你啥时候发现我有卖小吃的天赋了?明明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就为了衬托你,我就得千里迢迢跑回去支个小吃摊?搞笑呢。
一晃几年过去了,期间阿秋和小雅两人也都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少有联络。前不久,阿秋准备去小雅所在的省城办事,于是才想起来给小雅打电话。结果电话接通后,阿秋才知道小雅才刚刚去了某一线城市,据说发展得不错。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雅觉得有些奇怪:阿秋最近怎么突然跟自己热络起来了,老是不停地给自己打电话发信息?她俩不都是没事儿不爱瞎聊的人么?小雅正寻思阿秋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她帮忙,阿秋就极其含蓄地向她透露了“十一”打算带孩子去她那里玩的想法。可是小雅才刚刚订好了出国的行程,只好如实相告。阿秋在电话里遗憾地感慨了半天,然后又问小雅十一月有没有安排,没有的话就提前给她定个时间,刚好她老早就想带儿子去那边的游乐场了,正好小雅在那边,就不愁没人接待了。
挂断电话,小雅在阳台上发了会儿呆,心想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和阿秋的关系变得这么……这么“功利”了呢?想到阿秋最近又是让自己帮忙捎东西,又是让自己帮她的熟人办事,现在干脆还要带着儿子过来小住,真是有点不“物尽其用”就不甘心的意思。小雅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心说:这年头要没点利用价值,真是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然后她慢慢地似乎有点儿明白阿秋对于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闺蜜”之情了:要么过得令她羡慕,以便可以提供帮助;要么过得比她不如,但又不能差得太多。
于是阿秋又迷茫了:果真女生之间的友情就是这么靠不住吗?自己和阿秋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塑料姐妹花”?
03“塑料姐妹花”靠谱吗?
事实上,男生之间的友情、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友情,都会有面临崩塌的时候,并非女生之间的友情是个特例。
至于“塑料姐妹花”这种说法,严格地说其实在逻辑上并不成立。既然是“塑料(虚假)”,哪里又称得上是“姐妹花(友情)”?既然是“姐妹花(友情)”,又谈何“塑料(虚假)”?
所谓“塑料姐妹花”,其本身是一种“第三人称”的视角,来源于旁观者的看法和感受。然而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来说,旁观者的看法和感受显然是靠不住的。
俗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是不是朋友、是不是闺蜜、是不是“姐妹花”,别人各自心中自有定论,而并非由外人仅凭片面的所见所闻就能够越俎代庖地作出判断。你以为的“姐妹花”,或许对于别人来说只不过是普通的“社交”,而并非“友情”;你以为的“塑料”,只不过是别人的正常社交转移。
至于小雅和阿秋,彼此十多年的陪伴,终有曾经真诚相待的美好时光。至于她们眼下出现的问题,则不过是友情面临的一次考验,最坏的结局,无非是随着友情的变质而“友尽”,与“塑料(虚假)”无关。
小雅的困惑,在于友情变得“功利”。但或许即使在“友情”这样亲密的关系里,所谓“趋利避害”也不过是人之常情。然而我们也不必因此而悲观丧气,毕竟人类之所以发展到今天,依靠的终究不是本能的“人性”,而是后天“文明”的养成。所以我们仍然有理由对人类友情超越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抱有期待和信心。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高山流水遇知音”,依然是很多友情的真实写照。
而在友情的关系里,跟爱情关系一样,彼此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永远是最好的状态。若非如此,只要彼此之间真心相待、真诚地相互关怀,懂得彼此给予并时刻为对方着想,这样的友情,依然不失为人生中难得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