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心理医生手记二十五有一种友情叫

发布时间:2023/4/15 22:23:28   

采访时间:年2月18日

采访地点: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心理舒京平

案例摘要:把握人际交往的界限

有人被闺蜜抢走了相恋多年的男友,有人遭闺蜜爆料而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人因闺蜜在异国他乡丢了性命,这让近些年本就有些变味的“闺蜜”更多了几分不堪与惨烈。

毕竟,闺蜜处得好,那是《欢乐颂》,处得不好,就成了《甄嬛传》。

V

S

关于前男友杀了我闺蜜、网友却一直骂我这件事

“我失恋了,单方面提分手却被前男友威胁不准走的那种失恋。分手了,但又没完全分手,前男友依然对我死缠烂打,威逼恐吓,都怪我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魅力。还好我有一个傻呵呵又有正义感的闺蜜。当我说害怕前任找麻烦想借宿到她家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我受到前任威胁向她求救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了;当我前男友寻仇的刀刺过来的时候,她奋不顾身地挡住刀了。当时我就觉得我这闺蜜能处,有事她是真上啊!

但我可没有逼她为我挡刀啊,这是我的闺蜜在证明我们的绝世友情!所以她妈妈为什么要追究我的法律责任,网友为什么要追着问我有没有锁门,法院为什么要判我赔偿?我开小号骂她怎么了,祝她阖家团圆怎么了,送她鸽子肉鸭脖怎么了,我也是受害者,我只想要岁月静好的生活,人们为什么就是不肯放过我?我妈说得对,是她命短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两个女人的相爱相杀

男人之间崇尚“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的“四大铁”兄弟情,女人的友谊则往往带着点“不讲道理”与“孩子气”,所谓爱我所爱,同仇敌忾。你追过我追过的偶像,我们当然算是“家人”;我们分享过护肤心得P图大法,那就可以情同姐妹;我们都养着泰迪仓鼠波斯猫,自然可以成为彼此的宝贝;我们分享过内心深处的秘密与隐私,当然就是绝世好闺蜜。

不同于男人三五成群、吆五喝六的阵仗,女人的友谊大多局限在两三人之间,多了也不是不行,就是得多建几个群。而对于男人喜欢的撸串喝酒、搓背捏脚之类的活动,女人往往嗤之以鼻,在她们看来,吃喝玩乐的友情太过肤浅,只有分享自己隐私与秘密才算是“过命的交情”。分享隐私意味着将自己的把柄交到对方手里,交给对方的把柄越多,联结就越强烈,感情也就越深刻。也许只是逛过两次街,却有说不完的话,在装修复古的咖啡店喝着下午茶,雀跃的抖音神曲激发着彼此的分享欲,男朋友的臭毛病、“舔狗”最近的表现、去哪儿打的瘦脸针、奇葩相亲对象的种种便能在一杯奶茶里融汇升华,怀着“命都交给你啦”的觉悟,双方的友谊也带上了一丝冒险与悲壮的色彩。

吃饭逛街聊八卦,闺蜜的存在极大地满足了女性的倾诉欲望与情感交流的需要。但这种“交浅言深”的关系看似亲密,却常常因超越亲密界限而存在巨大隐患。“塑料姐妹花,永远不分家”“人前好姐妹,背后掐大腿”,无事发生时你侬我侬,一旦出现矛盾便你死我活,毕竟是你亲自给她递的刀,刀刀致命。

防火防盗防闺蜜?

消防员告诉你如何防火,警察叔叔指导你如何防盗,但要如何“防闺蜜”呢?

1.明确界限,互相尊重。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出过一个“浆糊逻辑”的概念,形容一种粘稠的人际关系,像浆糊一样,粘成一团,不分彼此,没有界限。比如闺蜜间习惯于拿隐私换信任,参与对方的情感生活,左右对方的各种选择等等。至于为什么闺蜜会喜欢上你的男朋友?这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现象:曝光效应,简单解释为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所以,你是否总将和闺蜜的趣事说给男友?是否时常跟闺蜜炫耀自己男友的体贴温柔?是否经常将二人世界变成三人同游?

“浆糊逻辑”会让彼此越走越近,全面捆绑,高度渗透,深度干扰,最终失去界限,导致矛盾与冲突的发生。与浆糊逻辑相对应的是边界意识,即自己的事情不强加于他人,他人的事情不随意干预,明确彼此的界限,互相支撑,互相尊重,才能长久。

2.想要爱,请先给予爱。

在闺蜜的选择上,我们需要警惕刘鑫式的“毒闺蜜”。或许她们擅长甜言蜜语,善于笼络人心,却无利不往,双标任性,极度自私又极度自我,一味索取不思回报,遇事当乌龟、当鸵鸟、当兔子,就是不当人。有如此闺蜜,不愁没有飞来横祸天降黑锅。

女人之间的友谊往往夹杂着比较与嫉妒。理查德·史密斯在他的《嫉妒:理论和研究》中提到:“我们最容易对与自己相似的人产生嫉妒心理,正因为他们与我们相似,所以他们的成就更容易刺激到我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嫉妒是人类古老的情绪之一,难以消除,但我们可以学会控制与应对。嫉妒并非毫无价值,它可以激发努力,发展能力,而过分的嫉妒却使人面目全非,失去自我,也会摧毁友谊。信任与坦诚,欣赏与付出,是一段感情不变的基础。

为“防闺蜜”,不是处处猜忌,不是时时提防,不是创造不信任,而是防微杜渐,防微虑远,防患于未然。亲而有间,密而有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样的闺蜜能处。

舒京平

心理学硕士、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德高级认知行为治疗师、国家心理治疗师,常州市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江苏省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创伤应激学组副组长、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荣获:常州市医德之星、常州市医德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完成中国与德国合办的“中德高级认知行为治疗师“及”中德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年参加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的临床心理学专项进修班,荣获唯一“优秀进修学员奖”。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各类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的诊治;擅长西方认知行为治疗与东方禅修相结合的正念内观治疗,处理强迫症等焦虑谱系障碍,减轻来访者苦痛,促使领悟、自我成长。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3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