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料 >> 塑料优势 >> 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如何寻找能降解塑料的细
问题是获取知识的第一步
塑料垃圾污染了整个世界。人踏足的地方有塑料污染,人没有踏足的地方也可能有塑料污染。
君不见很多海洋动物被塑料网困住。它们苦苦挣扎,却越挣扎越紧,直到死亡的到来。君不见年幼的海龟脖子被缠住。长大后,缠绕它的塑料绳已经深深勒紧在肉里。那种痛苦,我们是否愿意体会?
君不见一只海鸥妈妈误将塑料垃圾当食物喂给幼鸟,无法被消化的塑料在消化道中积留,无法被排泄出来。那种痛苦,你是否愿意体会?
不要怪鸟儿太笨,说它们分辨不了塑料和食物的区别。想一想自己,婴幼儿时候,你什么不吃?
塑料污染破坏了湖泊、河流、大海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系统,就等价于谋杀其中的很多生物。
塑料污染危害极大,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亡牛补牢,当我们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尝试解决它时,还不算晚。
寻找一种能降解塑料的细菌
1,为什么要寻找选择细菌,而不寻找其他生物呢?
细菌这两个方面特征是不能被忽视的:单细胞生物制药营养丰富,繁殖非常快;细菌在大量繁殖的过程中将会得到更多的变异,这些变异中就更有可能出现分解塑料的性状,这样培育周期更短;细菌来源于环境中,分解塑料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仅扮演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它们对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可能的危害性更小;人类有很多手段应对细菌。
各种细菌
2,从哪可以找到能分解塑料的细菌?
我们最好去含有塑料丰富的土壤中寻找这样细菌。
为什么?
假设土壤中有分解塑料的细菌,那么这种细菌在含塑料土壤中生活的好,还是普通土壤中好?
当然是含有塑料的环境中生活的更好。因为,它在这种土壤中的“食物”丰富,而且还没有其他细菌抢。塑料这样“食物”充足,分解塑料的细菌数量才能大增,超过其他细菌数量。
因此,塑料垃圾场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找到含有分解迹象的塑料土壤混合物。这个塑料土壤时间上应该久一点。土壤中各种微生物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变异进化才有可能适应这种环境,产生可以分解塑料的突变。将这种土壤取样,取个五六组不同地方的土壤都是可以的,不应该太少,避免“一击未中”。
3,如何让分解塑料的细菌活下来,而别的都死掉?
想培养细菌,培养基就需要有以下几种营养物质:
水;碳源,合成菌体成分,为细菌提供能量;氮源,只用于合成菌体的成分,不提供能量;无机盐;生长因子,细菌不能合成,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
塑料是碳氢化合物(可以分别研究不同成分的塑料),因此塑料本身就是一种碳源。将塑料作为唯一的碳源,其他成分不变,这样能分解的塑料的细菌活下来,而不能分解塑料的细菌微生物死掉。这样的培养基具有筛选的作用,所以它叫做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一般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有所不同。目标细菌和其他细菌都能在鉴别培养基中生活,但是目标细菌在其中生活时,培养基将会出现特定的现象,从而帮助我们判断目标菌是否存在。
制备好以塑料是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之后,我们需要将土壤中的细菌接种过来,可以选择稀释涂布法或者划线法。
首先将土壤用蒸馏水稀释10倍、倍、0倍……选择一种接种方法,将不同稀释浓度的土壤溶液分别接种到多组上述选择培养基中,再进行培养。
经过培养后,培养基中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除非污染,这些菌落就是我们要苦苦寻找的能分解塑料的细菌。
4,如何让细菌更高效?
如果我们已经寻找到分解塑料的细菌。下一步就是要提高细菌分解的效率了,最终达到商用的目的。
在合适的稀释浓度下,接种到培养基中的细菌彼此分离。一个个细菌繁殖后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成圆形。由单个细菌繁殖形成的菌落越大,证明它们在该培养基中生活的越好。这样的细菌分解塑料的效率越高。
我们接下来可以重复选择培养这种细菌,那么它有利于分解塑料的相关性状将会得到积累。
5,若是土壤中并没有找到一种能够分解塑料的细菌怎么办?
如果通过上述手段没有找到分解塑料的细菌,说明细菌还没有产生相应的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物理诱变因素或化学诱变因素可以加大生物基因突变频率,比如紫外线就是一个比较安全的选择。对样品土壤溶液中的细菌进行紫外线照射一段时间,再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中……如此重复,总会出现能分解塑料的细菌的,或许是1次实验,或许是1万次。
注:培养细菌时,尽量模拟环境条件,避免环境和培养条件差异太大,不然无法在环境中很好生存。
总结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等)、消费者(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绝大多数细菌充当着分解者。在地球生命进化起始,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两极,并不一定需要消费者。细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想,任何有机物都是可以被细菌分解的,我们只需要找到它,利用它解决我们的问题。
当你发现了能高效分解塑料的菌株,你会怎么办呢?欢迎留言讨论。